白喉是由白喉杆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曾对人类特别是儿童健康造成极大威胁。潜伏期为1-7天,一般2-4天。其感染症状多为鼻、咽、喉部等处黏膜充血、肿胀,并有灰白色假膜形成,导致呼吸障碍以及细菌外毒素引起的全身中毒症状,严重者合并心肌炎和末梢神经麻痹。
一、病例诊断
(一)疑似病例定义
具有发热、咽痛、鼻塞、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等临床症状,同时鼻、咽、喉部有不易剥脱落的灰白色假膜,剥时易出血者。
(二) 病例分类
1.临床诊断病例
在流行区的疑似病例或与确诊白喉病人有直接、间接接触史,伴咽拭子直接涂片镜检发
现革兰氏阳性棒状杆菌,并有异染颗粒。
2.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
(1) 白喉棒状杆菌分离培养阳性并证明能产生外毒素;
(2) 病人近期无白喉疫苗(或含白喉成分的疫苗)接种史,检测双份血清特异性抗
体4倍以上增长。
二、流行基本环节
(一)传染源
病人及病原带菌者为惟一传染源。
(二) 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被污染的手、玩具、文具、食品、衣物和用具等间
接传播,通过污染的食物有时也可能造成爆发流行,偶可经破损皮肤、黏膜而感染。
(三)易感性
人对白喉普遍易感,但儿童易感性最高。
三、 预防措施
(一)免疫接种
按照 “陕西省疫苗使用和管理规范”提供的免疫程序进行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按本书中表3-2、表 3-3、 表 3-4、 表 3-5进行接种情况报告。
(二) 一般措施
室内要经常通风换气,湿式扫除,被褥洗晒,保持食用具的消毒卫生,加强托幼机构 、学校儿童晨检,及时发现可疑病例,及早进行隔离,以免造成多发、暴发。
(三) 宣传
开展白喉防治知识的普及宣传。
四、 疫情报告和处理原则
(一)疫情报告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工作人员发现1例白喉病例即视为暴发,以最快的通讯方式法,城镇6小时内、农村12小时内报告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县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有关规定,逐级上报。
(二)病例调查
接到疫情报告后,县级和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人员于24小时内进行调查,核实诊断,了解传染来源、可能传播的因素、密切接触者和预防接种情况,填写流行病学调查表(表10-17)。
1个县发生2例以上白喉病例时,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调查处理。暴发疫情处理完毕后3天内,完成疫情调查处理报告。
(三)疫情处理
1.隔离治疗病人 病人应隔离至临床症状消失、咽拭子2次(间隔2天)细菌培养阴性后方可出院;无培养条件时,应隔离到症状消失后14天。疑似病人应住院隔离观察。
2.医学观察 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7天,无症状和鼻咽液培养阴性者,方可解除医学观察;发现病人及带菌者,应及早隔离治疗。集体单位儿童和学生的密切接触者要医学观察7天,在此期间不得接收或转出人员。
3.应急接种 对易感人群进行白喉疫苗应急接种,接种年龄组可根据当地人群免疫水平和发病年龄确定。接种方法为皮内接种2针,间隔1~2天,每针剂量0.1ml;对密切接触者中未全程免疫的病弱儿童可肌注白喉抗毒素1000~2000单位。
对密切接触者、未经全程免疫的儿童,可进行被动-自动免疫。先用白喉抗毒素肌注1000U~2000U,同时在另一侧上臂注射白喉疫苗0.5ml,以后隔4周再注射1次白喉疫苗,共3次。一般接触者用白喉疫苗进行预防注射,<5岁的儿童应使用百白破疫苗或白破疫苗。接触者如有咽炎者,应同时应用抗生素。
对重点人群(医务人员和保育员)及45岁以下3年以上未接种过白喉疫苗者,均应进行白喉疫苗接种。
4.消毒处理 病人解除隔离及病愈出院后,对病家及其病室进行终末消毒。
五、标本采集与实验室检测
(一)血标本
急性期血在使用白喉抗毒素前,恢复期血在发病3个月后(如病人未使用白喉抗毒素,恢复期血与急性期血间隔4周),分别采集全血1ml,2-8℃保存,24小时内分离血清;血清于-20℃保存无菌微量离心管内,采集后3天内在冷藏条件下送省疾控中心计免科实验室,测定双份血清白喉特异性抗体。
(二) 咽拭子
在应用白喉抗毒素、抗生素前尽早采集,立即接种于选择性培养基,送省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涂片镜检和白喉棒状杆菌分离培养。如不能立即接种,应将标本浸入无菌生理盐水(0.5-1.0ml/管)中保存,4小时内在冷藏条件下送检。
六、其他相关监测
按《陕西省常规免疫接种监测方案》进行白喉疫苗接种率监测。根据省级工作计划不定期开展白喉疫苗基础免疫阳性率监测和健康人群白喉抗体水平监测。
表10-1 白喉疑似病例个案调查表
一、一般情况
1.编号 □□□□□□□
姓名
2.性别 1男 2女 □
3.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
年龄 岁 月龄 □□/□□
户口地址
现住址
工作单位或就读幼儿园、学校 电话
家长姓名(儿童和学生病例填写) 家庭电话
二、就诊及报告情况
(初步诊断为白喉或疑似病例时及以后)
1.第1次就诊时间 年 月 日 □□□□/□□/□□
就诊医院 接诊医生 临床诊断
2.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
3.本次就诊时间 年 月 日 □□□□/□□/□□
就诊医院 接诊医生 临床诊断
4.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
5.是否住院: 1是 2否 □
医院名称 住院科室 病例号
住院日期 年 月 日 出院日期 年 月 日
6.病例转归 1治愈 2死亡(死亡日期 年 月 日) □
7.接到疫情报告时间 年 月 日 □□□□/□□/□□
8.调查时间 年 月 日 □□□□/□□/□□
调查人
三、临床表现:
1.主诉:
2.现病史:
3.阳性体征:
4.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数量及分类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2)咽拭子涂片镜检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3)咽拭子菌培养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4)白喉杆菌毒力试验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5)其它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5.临床诊断:
6.主要治疗方法:
7.出院小结:
四、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实验室检查
1.白喉IgG抗体:
急性期血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恢复期血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2.咽拭子白喉杆菌培养: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3.白喉杆菌毒力试验: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采样时间 年 月 日 结果
五、流行病学调查与免疫史
1.病前一周与病人或疑似病人接触: 1是 2否 □
若是,填写以下内容:
姓名 性别 年龄 发病日期 年 月 日
与患者关系 接触方式:同家、同院、同班、同所、同单位
2.病人周围有无类似病例:1有 2无 3不详 □
3.白喉预防接种史: 1有 2无 3不详 □
剂次 疫苗名称 接种时间
1
2
3
最后1次
六、病例分类
1.疑似病例 2.临床诊断病例 3.确诊病例 4.排除病例 □
调查人 :
调查日期 年 月
|